百日封城下的自省與人生校正

James Ho
Apr 11, 2021

那些我希望自己二十出頭就開始做的事

第一次看到如此空曠的西敏橋

英國自從2020年末爆發第二波大流行後實施第二次封城,聖誕節期間短暫開放後感染及死亡人數又飆升,首相強森於年後又宣布從一月六號開始了第三次的封城,這一封就是將近百日。

疫情期間待在台灣的人,可能很難想像如末日電影般的情節,真真切切地在世界各大城市上演。除了餐廳(不含酒吧)、超市、及藥局,全數店家都拉下大門,餐廳僅提供外送外帶,所有形式的社交活動皆被禁止,出門唯一的目的就是去超市買菜。

過去總是人滿為患的特拉法加廣場

試想一下,早上起床睜開眼睛,你今天所有的活動範圍就是這個家,若你跟我一樣家裡沒什麼公共空間,活動範圍就是只有這個房間。下了床就是辦公桌,除了吃飯上廁所洗澡,一整天就是在辦公座位跟床上輪流度過。這樣的一天,你還要重複過上百次,加上倫敦不見天日的冬天,對心靈的影響是無法言喻的。

下了床就是辦公室,大多時候一整天的活動範圍就是這樣

這樣的生活最直接的感觸是:一天的時間變長了,與自己相處的時間也更長了,再加上去年看了The Social Dilemma之後我索性也把社群網站帳號都停掉了,這三個月等於是把所有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不斷反思與正視現在的人生階段,並作出調整。

儘管憂鬱,我也把這段期間的封城當成老天給的一個禮物,讓我在原本汲汲營營的上班族生活中停頓片刻。

我們常常忙著賺錢,卻沒時間好好理財;

我們常常忙著工作,卻沒時間好好生活;

我們常常忙著倒數週末的來臨,卻沒時間好好想想這工作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常常忙著應付上級的要求,卻沒時間好好問問自己的熱情在哪裡。

而封城正給了我大把時間,捨棄所有工作之餘的雜事、休閒、社交,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模樣。

理財

打從大學上了第一堂金融相關課程起我就很不喜歡財金金融之類的東西,能不碰就不碰,就這樣一直拖到現在。但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我總算是利用了這段時間開始好好研究辛苦工作賺來的錢究竟應該要如何配置。

理財我分兩個面向,一個是眾所皆知的投資理財,一個是創造被動收入。我們先複習一下巴菲特的名言:

你如果沒辦法在睡覺時也能賺錢,你將會工作到死。

投資理財

我不是專家,我也才剛開始接觸,本篇並不是要推薦什麼好的投資標的。但我想強調的是,不管你喜不喜歡,每個人都應該要學習理財,並且越小開始越好,我非常後悔到現在才開始重視理財。理財並不是我每個月存多少錢放進銀行就好,而是要讓那些錢繼續為你工作。窮人存錢,富人用錢滾錢。也不是一定要致富,但你總不希望辛苦賺來的錢一直減少,把錢存進銀行只會讓你的資產會因為通膨而不斷縮水這件事應該是顯學了。

我是屬於非常懶惰類型的投資者,不想花時間去研究每間公司的財報或是複雜的金融槓桿遊戲,所以選擇的都是無腦穩健的投資,例如ETF、股利成長股或是有口碑的投資機器人公司,標的都是英美的公司。只要能夠打贏通膨跟大盤我就心滿意足了,剩下的就交給時間跟複利去發揮它們的威力。

房地產可能會是下一個想要看的標的,繳了四年房租,錢都像是丟到水裡一樣。倫敦又是一個租金比房貸高的地方,繳房租不如繳房貸,將來回台灣也能繼續收租又是一筆被動收入。加上英國政府因為疫情暫時取消了印花稅,雖然房價好像沒有因此而降低許多,我個人還是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置產時機。

被動收入

以前爸媽常說,最好的工作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也不斷勸說我們要認真讀書認真工作,躺在床上一整天錢並不會自己跑到你的口袋。這些「準則」都被現代科技一一打破,現在最好的工作就是躺在床上一整天,錢就會自己跑進我們口袋。比起以前人們追求的高薪,我認為創造被動收入才是更能實現財富自由的手段。除了投資理財,創造被動收入的另一個方式是「創造可持續為你帶來收益的資產」。我常常問自己,我今天工作做的這些事,能在未來讓我什麼都不做就創造收益嗎?

一個歌手出了一張唱片,將來他賣出去或是有人使用其中幾首歌的版權都能帶來收益,一個作家出一本書,未來這本書每賣出去一本就可以抽成一次。一個Youtuber上架一個影片,將來每個點閱都可以獲得廣告分潤,一個部落客發佈一篇文章,未來的流量也都能持續帶來收入。這種「努力一時,收錢一輩子」的資產,除了能在薪水之外創造第二筆收入,也比工作賺來的錢更有持續性,還可以降低單一收入帶來的風險。

於是我也開始在工作之餘嘗試建立多種收入來源。目前最流行的被動收入或是side hustle無非是Youtuber,部落客,網紅代言等等。我選擇了在Medium上寫一些技術文章,記錄工作的學習歷程與反芻學到的新知識,同時可以賺點小錢。不過這種side hustle的成長曲線非常緩,通常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帶來足以生活的收入。目前剛開始三個月也才賺了大概一百美金,不過好歹是踏出最難的第一步了。另外也開始嘗試接一些模特兒工作,用這種高時薪的工作來加速投資基數的增加,或是應付日常生活的開銷。

自我提升與職涯探索

雖然知道自己對資料科學有興趣,但資料科學領域非常之廣,工作上也未必能夠讓我接觸到所有的面向,工作了將近兩年還是有許多不了解的地方。因此我也在這段時間考了微軟的三張證照:資料分析師,資料工程師,以及資料科學家,透過學習證照課程以及實作練習去深入了解在這個領域中不同的分工裡實際的工作內容是什麼。由於都是微軟Azure的證照,對雲端運算也有更近一步的認識。

資料科學大概就是分成這三大種類,其他如機器學習工程師,人工智能工程之,商業分析師,商業分析工程師等都大概可以從這三個大分類去延伸出來,關於資料科學領域裡各個職位的工作內容與分工將來會再寫一篇文章介紹。其中資料科學家的定義最廣,是「用資料解決公司問題,為公司帶來正面影響」的人,在不同的公司規模下所負責的內容也不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部Joma的影片,我覺得是目前看過講得最好的。

直到上個月前我的目標都還一直是進FAANG這種大科技公司,領個高薪享受爽到不行的員工福利,在經過一番思考與回憶剛出社會時的心情後改變了想法:在新創工作直接為公司帶來影響,並與公司一起成長,若有機會的話搭上IPO的順風車,那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事吧。所以現在下一個目標是去一個高速成長的新創公司當Data Scientist,也從中觀察一個公司崛起的過程。哎,又要面臨找工作地獄了。

活在當下

前幾天又把印度神片三個傻瓜再看了一次。相較於學生時期,工作之後看了有更深的感觸。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工作時總是會想著:我做這個會讓我的年度評量好看嗎?會讓我升遷加薪嗎?能夠讓我找到更好的工作嗎?若不是的話做起來百般不情願。太過於注重結果反而讓我忘了去享受過程,去享受解決問題及能夠在資料科學領域中工作的喜悅。為了錢工作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回想當年在新創公司愛上資料分析時,那時充滿了好奇,只想學習更多知識,縱使沒有加薪或是升遷,多學到一點都令當時的我雀躍。我帶著那樣的初衷來到英國,卻在真的實踐中將他遺忘。當我利用這段時間靜下來問自己為何會工作的這麼不開心時,我總會提醒自己去回想第一次用excel表拉出圖表時的心情,並告訴自己享受在正在做的事情上而不是薪水或是升遷。

Pursue excellence, and success will follow. ~ 3 idiots

冥想

大概從去年七八月開始練習冥想。一開始會想練習的原因是我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專注力與十年前相差甚遠,可能是因為年齡增長,可能是因為太多新的科技。看完比爾蓋茲唯一推薦的冥想書《The Headspace Guide to Meditation and Mindfulness》後按照書中的指示每天練習。雖然一天只要短短的十分鐘,但要每天做其實是非常難堅持的。我又都是安排在睡前練習,常常很累很想直接倒頭就睡,都要靠意志力堅持那十分鐘。

經過八九個月的練習,確實是有感受到專注力有所提升,而且比較不會想東想西。若發現到自己開始胡思亂想,很容易可以清空腦袋,沈澱一下心靈。再搭配番茄時鐘工作法,提升了許多做事的效率。

總的來說,封城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但也不全是壞處,許多事情要不是因為封城,我可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去做。從中獲益最多的,是得已緩下生活步調,審視自己的生活。歸納以下幾點:

  1. 開始將時間花在能在未來也創造價值的事情上,創造被動收入
  2. 開始尋找工作以外的收入來源
  3. 重新思考自己的熱情所在,找尋職涯方向
  4. 建立冥想、睡前閱讀、規律運動等習慣

現在我的投資配置還沒什麼賺錢,Medium寫的文章還沒有什麼好成績,模特兒工作也只簽了Agency還沒接過案子,工作也還沒換成。不過至少開始把自己放進一個好的循環,讓時間成為自己最大的戰友,去讓這些小小的習慣慢慢發酵。我們不需要急著年輕時收割,而是該想著如何在十年二十年之後豐收。

封城也算是人生難得的經驗,這輩子應該就只會遇到這麼一次吧(拜託不要再有第四次了)。最後還是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經濟復甦,人人有飯吃。

~04.11.2021英國解封前一日

--

--

James Ho

Analytics Engineer | I talk about data and share my learning journey here. Support my stories: https://hoooching.medium.com/membership